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1:42    次浏览
深晚记者:对于亲身体验过中国杯帆船赛的人来说,赛事组织者试图链接高端群体与社会主流人群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。中国杯的卖点是含金量,为什么还要花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去铺陈它的社会影响力?晓昱:不是所有的体育赛事都会成为IP资源。好的IP,一定要打造好的产业链和生态圈。早在十年前开始规划这项赛事时,我们就确定了一个要以打造高端大帆船赛事为切入点,集结竞技、文化、艺术,时尚、产业于一体的海洋嘉年华战略。那时还没IP这个提法,看起来非常超前。我们只是想象,未来真正的滨海嘉年华应该是怎样的。除了赛事期间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帆船爱好者,驾驶着各种各样的船只齐聚中国杯,还有音乐季、电影节、艺术展、游艇展……甚至未来还有主题公园。每年10月的这个时候形成如此盛大的一个节庆,涵盖旅游、酒店、地产、会展、交通、运输、船艇设计研发制造及维修、高端服务业等在内的一系列产业,不但是消费,还有就业甚至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、城市的转型都可以因此带动起来。像我们熟知的,以电影节和游艇展闻名的戛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深晚记者:从中国杯过去9年的成长历程看,它到底给深圳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?晓昱:当我们说这个赛事已经是一张城市的名片,这绝不是一件只是脸上有光的“面子”工程,它绝对也有“里子”,能实实在在地助力当地经济。中国杯到底给深圳带来了什么?最近因为十周年的关系,很多人给中国杯发来了祝福,有的还写得很长。其中有一位见证、支持中国杯十年发展的政府官员这么说,我觉得挺有意思。他说,“对于深圳正在力推的‘东进战略’来说,我觉得中国杯是一个先行者。中国杯帆船赛的举办,使大亚湾从一个边防海域,变成了文化的海域、体育的海域、旅游的海域,最近深圳市政府正在规划把它变成一个旅游口岸……过去十年的发展,中国杯帆船赛凝聚了一批社会资源,包括众多的媒体,码头运营商,帆船制造商……这些都是中国杯帆船赛对深圳的一个很大促进。”另一位官员说得更明确,他提道,“东进战略”如果是一个筐,里边就要有好的项目来填充。没有好的、大的、有影响的、带动性的项目填充,这个战略就会落空。而中国杯在这个战略里,正可以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,本身就应该是这个战略中的重大项目。中国杯这个项目办得好,不仅可以拉动、凸显深圳作为滨海城市的特色,形成塑造深圳人文发展的灵魂,也会带动深圳东部沿海其他各方面的发展。因为以赛事为龙头,它能形成一条产业链。我觉得他们两位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,事实上,深圳“东进战略”的提出和不断推进,也为中国杯未来的品牌溢价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。深晚记者:对于一个赛事IP来说,10年的运营、孕育、孵化是否过于漫长?晓昱:很多年前玩帆船,最享受的是帆船带来的挑战和激情,但现在越来越觉得,帆船教会我的,其实是学会等待。没有风的时候,你必须等风来。一个好的体育IP一定需要时间沉淀,并赋予它美好的故事和情感。中国杯帆船赛要打造的是百年赛事,眼光不是只在三五年的维度,具备的也不是“生意心态”。我们一直要做的是建立中国与世界航海界的交流平台,推动中国大帆船运动的发展,最终让一代中国人自觉地拥抱蓝水。我们不急于通过赞助这样的商业模式来盈利,反而更看重企业打造自己的船队来参赛。去年,我们首次实现帆船赛的网络直播。总的来说,中国杯还远远没有到收获期,它还需要继续成长。本版采写:深圳晚报记者 程安逸 王新根 庄楠楠 黄文除署名外本版图片均由深圳晚报记者 吴浩敏 陆颖 摄本版统筹:程安逸